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源于1978年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系,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需求,我校2000年升格为本科后,化学系变更为化学与环境科学系,2008年改系建院成立资源环境学院,2017年更名为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2025年更名为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生物科学(省级新兴专业)和农学3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应用生物科学和农学2个两年制本科专业(专升本),“3+2”高本贯通(农学)专业1个,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学科引领,成果导向,集成多学科专业的资源优势,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目前,农业硕士为云南省硕士授权点建设学科;高原农业生态保护修复为云南省新学科培育建设学科,是我校唯一获批的省级新兴学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为校级硕士培育建设学科。应用生物科学专业获批云南省“新兴专业”,是我校唯一获批的专业(年度建设经费300万元);生物科学专业获批云南省“特色专业”。学院3个专业在云南省新一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B类专业2个,C+专业1个,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发展优势凸显。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000m2,设有18间专业教学实验室2000 m2、20间科研实验室2400 m2,仪器设备1000余台件,总价值达1000余万元;拥有滇中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滇中道地药材研究、玉溪特色农业资源发掘与利用等 3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珍稀特色植物资源无土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滇中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有效转化利用等2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结构调整与面源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团队为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玉溪师院滇中分析测试中心(通过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证)等2个省级实践实训基地,玉溪市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市级学科专业平台,此外,学院还拥有40多个校外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基地。上述平台和基地是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学院硕士点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全院目前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队伍高级职称28人(正高10人、副高18人),占比61%;博士教师41人(含在读1人),占比89%;人才称号1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次、市级各类人才13人次),占比35%;双师双能型教师14人,占比30%,已形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人才占比较高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近五年,学院教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35项、地厅级项目18项、横向项目18项,科研经费共计2000余万元;学院授权发明专利3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在Science Advanc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核心刊物40余篇;出版或参编专著、教材8部;获批各级教改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3项;获各级教学研究成果奖12项。
近五年,学院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成效显著:获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重点3项;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专业技能竞赛获奖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29项。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近年来学生考研升学率均名列全校第一。从事教师岗位的毕业生遍及云南各州市中小学,部分毕业生在检测分析、生物科技、生物医药、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